广东佛山LED绿色照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船用灯等专用灯具100万套、路灯、广场灯、隧道等室外灯具项目20万套及日光灯、灯泡/射灯等室内灯具500万只的产能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构成。本项目总投资为35421.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764.4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57.56万元。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快速稳定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度)(征求意见稿),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与发展计划纲要》等文件,上述文件都把绿色照明列入到重要的位置,列入重点发展领域。
2009年10月12日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公布《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旨在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促进节能减排。《意见》提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等目标。
《意见》要求各地大力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绿色消费需求为主线,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试点示范工程为依托,以改善制约产业发展环境为手段,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实现技术上的重点突破和产业上的重点跨越,培育振兴我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见》还明确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七大政策措施,包括: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加大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实施促进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等。目标: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5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实现年节电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将推动中国半导体照明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将规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秩序,推动配套灯具、驱动器、检测设备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的促进我国节能照明产业、尤其是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的发展。而其中获益最大的,当属产业链上游的企业,由于其高技术含量、高资本密度、高门槛、高利润的特性,必将得到更大的扶持力度,前景更为看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第1章 项目总论 5
1.1 项目概况 5
1.1.1 项目名称 5
1.1.2 项目建设单位 5
1.1.3 项目建设地点 5
1.1.4 项目建设内容 5
1.2 编制的依据 6
1.3 编制研究范围 6
1.4 可行性研究概论 6
1.4.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6
1.4.2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6
1.4.3 投资估算 7
1.4.4 资金筹措 8
1.4.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
1.4.6 可行性研究结论 9
第2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12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2
2.1.1 国家产业政策 12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4
2.2 项目发展概况 14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4
2.2.2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5
2.3 投资的必要性 16
2.3.1 国家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要求 16
2.3.2 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20
2.3.3 产品市场需求空间大 20
2.3.4 产业带建设火热 22
2.3.5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2
第3章 项目承办单位情况 23
第4章 项目市场分析 25
4.1 LED行业发展概况 25
4.1.1 LED行业发展简史 25
4.1.2 目前应用情况 27
4.2 市场分析及预测 34
4.2.1 市场规模分析 34
4.2.2 主要生产企业和产品 36
4.2.3 市场竞争分析 40
4.2.4 市场前景分析预计 42
4.3 需求分析 44
4.3.1 国际市场需求 44
4.3.2 我国市场需求 44
第5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6
第6章 项目建设条件 47
6.1 项目建设地点 47
6.2 项目建设条件 48
6.2.1 地形、地貌情况 48
6.2.2 气候条件 48
6.2.3 自然资源条件 49
6.2.4 交通条件 49
6.2.5 基础设施条件 51
6.3 项目建设条件评价 52
第7章 工艺技术方案 53
7.1 工艺技术方案确定的原则 53
7.2 工艺流程 53
7.3 主要设备选择 56
第8章 项目建设方案 58
8.1 总平面布置 58
8.1.1 布置原则 58
8.1.2 总平面布置 58
8.1.3 道路与运输 59
8.2 土建工程 59
8.2.1 设计范围及依据 59
8.2.2 依据的主要规范 59
8.2.3 建筑结构设计 60
8.2.4 新建建(构)筑物一览表 60
8.3 给排水工程 61
8.3.1 设计依据 61
8.3.2 给水工程 61
8.3.3 排水工程 62
8.3.4 开水供应 63
8.4 供电 63
8.4.1 供电电源情况及可靠性 63
8.4.2 变配电 64
8.4.3 动力及照明 64
8.4.4 防雷接地 65
8.4.5 电能计量 65
8.4.6 设计依据 65
8.4.7 通风方案 65
8.4.8 空调方案 66
8.5 电话系统 67
8.6 地震设防 67
8.7 维修 67
8.8 生活福利设施 67
第9章 环境保护 68
9.1 概论建设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68
9.2 建设项目的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68
9.3 主要污染治理措施 68
9.4 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70
9.5 绿化 71
第10章 节能措施 72
10.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72
10.1.1 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72
10.1.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72
10.2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73
10.2.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73
10.2.2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75
10.2.3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76
10.3 节能原则 77
10.4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77
10.4.1 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其流向 77
10.4.2 能耗计算 77
10.5 节能措施 78
10.5.1 工艺过程节能 78
10.5.2 建筑结构专业节能 79
10.5.3 电气专业节能 80
10.5.4 给排水专业节能 80
10.5.5 节能管理 81
10.6 用能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 81
10.7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82
10.7.1 能源管理机构 82
10.7.2 节能管理制度 83
10.7.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83
第11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87
11.1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法规 87
11.2 劳动安全防护 88
1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88
11.2.2 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88
11.2.3 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定员 90
11.2.4 人员劳动安全培训 91
11.3 劳动卫生 91
11.4 消防 91
11.4.1 建设原则 91
11.4.2 设计依据 92
11.4.3 火灾危险性分析 92
11.4.4 消防措施和设施 92
第12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94
12.1 企业组织 94
12.1.1 组织机构 94
12.1.2 企业工作制度 95
12.2 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95
12.2.1 劳动定员 95
12.2.2 工资福利 96
12.2.3 人员招聘及培训 96
第13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与招标方案 98
13.1 项目建设周期与实施进度 98
13.2 招标方案 99
13.2.1 招标范围 99
13.2.2 招标组织方式 99
13.2.3 招标方式 99
第14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0
14.1 投资估算 100
14.1.1 投资估算依据 100
14.1.2 项目总投资估算 100
14.1.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02
14.1.4 流动资金估算 107
14.2 资金筹措 109
第15章 财务分析 110
15.1 概述 110
15.1.1 财务预测依据 110
15.1.2 计算期 110
15.1.3 生产经营规划 110
15.2 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估算 111
15.2.1 销售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 111
15.2.2 总成本估算 112
15.2.3 预计损益表 116
15.2.4 预计资产负债表 118
15.2.5 预计现金流量表 120
15.3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2
15.3.1 动态分析 122
15.3.2 静态分析 123
15.4 偿债能力分析 124
15.5 不确定性分析 125
15.5.1 盈亏平衡分析 125
15.5.2 敏感性分析 125
15.6 技术经济评价 126
第16章 效益分析 128
16.1 经济效益 128
16.2 社会效益 128
16.3 管理风险分析 129
16.4 技术风险分析 130
16.5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130
第17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
17.1 综合评价 131
17.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