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代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微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智能制造(工业化高级形态)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医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且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均高度重视数字化推进进程,将其视作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助力 国内较大部分的医药企业均高度重视推进两化融合推进进程。据统计,在国内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CRM、SCM、ERP、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分列前五位。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大多数已实施了ERP系统,哈药集团、华东制药、成都恩威、云南白药、山东鲁抗、新华制药、紫竹药业、恒瑞医药、宛西制药、公司等大型重点医药企业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ERP系统。在智能制造推进方面,同仁堂、石药控股、东北制药、天士力、江中药业、丽珠集团、康美药业、香雪制药、昆药集团、悦康药业、公司等也都先后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并陆续完成验收。各项目针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关键GMP数据管理需求,运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感知应用、过程分析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有效成分、质量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国内较大部分医药企业均将数字化视作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助力。 (2)针对前期数字化发展短板,公司已完成新一代数字化系统架构设计,项目实施将全面助力公司数字化蓝图的实现 2019年公司完成了新一代数字化系统架构设计,继承“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数字化建设思路,同时涵盖全公司的信息化全链条升级完善建设和关键基地的智能制造尝试。信息化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建立数个信息系统分支,分别为:ERP财务与资金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立体库管理系统、物料考核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监管码系统、商务智能系统等,实现多个单项应用,同时进行了各种多项应用的串联尝试,初步实现了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并搭建了企业私有云,两化融合正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但另一方面,公司前期两化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系统集成应用较弱、多个环节系统存在升级和新建必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数据协同能力不足等。智能制造方面,公司积极践行生产线自动化向工厂智能化、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博泰生物、湖南科伦、伊犁川宁的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已通过验收,新都基地的高端尾灌项目经四川省经信厅批准,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基于全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对外深入合作开发,积极探索“智慧工厂”的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应用,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医药行业充分利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手段,严格满足国际国内法规要求,可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可行之路。本次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将全面助力公司数字化蓝图的实现。3、项目实施方案公司数字化战略蓝图的核心要义是贯通各分支的智能制造和公司总部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打造和增强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组织能力、质量控制与保证能力、市场分析与服务响应能力,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即:持续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创新与开发、生产组织的改善与提高、营销管理、供应商管理、储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行政管理八大板块开展系统的升级完善,持续扩充子系统和模块的功能,同时实现与分支机构智能制造的有机融合。
4、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医药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融合建设 近年来,在医药生产数字化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和信息化融合成为可能。2016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 (2)公司前期已完成新一代数字化系统架构的蓝图设计,且已经正式建立数个信息系统板块、开展数个基地的智能制造升级建设,相关实施经验丰富 现阶段,公司已完成新一代数字化系统架构的基础设计,并已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包括: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公司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财务、人力资源、研发、营销、采购库存、生产过程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运营效率、控制管理费用。同时,公司前期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建设,积极践行生产线自动化向工厂智能化、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博泰生物、湖南科伦、伊犁川宁的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已通过验收,新都基地的高端尾灌项目经四川省经信厅批准,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基于全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对外深入合作开发,积极探索“智慧工厂”的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应用,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医药行业充分利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手段,严格满足国际国内法规要求,可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可行之路。公司前期在数字化方面的沉淀可有效避免了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盲目性,保持两化融合紧跟业务需求。 5、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36,660.79万元,建设期3年。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全球共识驱动行业发展和市场爆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重塑了世界能源发展生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相继颁布清洁能源未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美国总统拜登宣布2050年之前美国要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到2030年将海上风能增加一倍;欧盟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减排量和清除量)基于1990年排放水平削减55%,可再生能源至少占比32%,并呼吁欧洲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则表示十年内澳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一倍,占比50%。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将带动逆变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①光伏装机爆发带动新增逆变器需求,存量逆变器替换空间扩大,共同推动逆变器市场井喷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光伏转换效率提升,光伏项目经济性日益凸显,刺激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HSMarkit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782GW,同比增长24%。同时由于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等因素,未来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还将飞速上涨,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607GW,较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20%。 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风电消纳能力改善,机组成本下降显著,风电装机规模加速增长 为实现我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5%这一战略发展目标,我国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为风电行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根据国家能源局“能并尽并”原则,具备并网条件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国家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按期并网。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0)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电网亦表示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下,电网未来有望持续为新能源装机提供支持,风电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